大家知道嗎?昨天(2019/01/22)發生了文化部部長鄭麗君在演藝工會的尾牙宴上被某「資深藝人」打了一巴掌的事。這個事件有我許多「政治、社運圈」的朋友義憤填膺。而有某個朋友打開某媒體的粉專看了新聞底下出現不少「打得好」的留言覺得失望,認為這是真正「台灣社會大眾」的心聲。
但其實我的推論是:真正所謂的「台灣社會大眾」其實可能對這件事情是無感,甚至是不知道的。
當然要提出這樣的假說,必須要有一些數據做為佐證。在專頁儀表板的統計工具中,可以看到目前各種類型的粉絲專頁目前的熱度。我們可以發覺在討論度最高的前三名排名分別是「新聞網站」「分享網站」與「分眾媒體」。
扣除掉第一名的部分,剩下的兩個分類基本上與昨天發生的事件關聯性並不大,也就是說,這兩種類型的受眾可能在昨天幾乎無法知道昨天發生了這件事情。
之前在有關「非洲豬瘟」的文章中,我曾經提到過因為「同溫層」的關係,我們所能夠接收到的資訊廣度其實非常有限。更不用說對於一般社會大眾來說,政治議題是很敏感且又容易產生爭議的,通常在與人交流時除非必要會避而不談。
也因此,我的推論是,絕大部分的台灣社會大眾,對於昨天所發生的事情與其背後的脈絡可能根本一點都不清楚。僅能透過網路與電視新聞媒體得到片段的破碎資訊。
在昨天事件的背後脈絡,其針對的就是目前政府正在積極推動的「轉型正義」議題。轉型正義是一個非常嚴肅又非常敏感,需要細膩操作的公義議題,其牽扯到的包含目前的政治體制結構、歷史真相還原、對過去所發生的不義事件的糾舉與澄清,進而和解等等行為。
但在昨天的事件中,許多反對此議題的同溫層將此貼上特定標籤,認為這個議題是針對某些特定政治人物或者黨派,以我個人的理解來說,並不是這樣。
正確來說,應該是這些特定政治人物與黨派是包含在這議題中的一環,且在轉型正義工程的初期,是必須先進行責任釐清的對象。
姑且不論貼標籤的有何背後原因,我覺得身在台灣的你我都必須去花點時間去理解這些事情背後的脈絡。而相關的議題推動,也必須透過理解社會大眾的分眾結構,以這些受眾聽得懂的語言去進行宣傳與教育。
我們必須清楚的認知,無法使用相同的方式說服不同的受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