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認知作戰,其實生活中每天都在發生

上完「市場分析初探」課程,來談談認知作戰這件事,在我們的生活中時常都有發生,比如跟商業上的洗正負評價行為,大家覺得呢?

前幾天在跟知名的資訊戰研究者 – 沈伯洋 Puma 老師聊到有關認知作戰的辨識方式,我靈機一動想到:「Puma 老師,其實認知作戰在一般商業行銷行為也會做,比如說跑去競爭對手的 Google 商家底下留負評這件事,這樣講說得通嗎?」

當然某些店家處理負評的方式也是一絕,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Puma:「沒有錯,但是因為作戰方,例如中國,是沒有預算上限在做這件事情,也因此在層級上和規模上就會更可怕。而且生意的會影響的是利潤,但是作戰影響的是主權和生命,更麻煩 。」

認知作戰,資訊戰其實是生活中每天都會遇到的事

台灣從 2018 年 起到今年為止,被國際認為是被傳遞假消息最嚴重的幾個國家之一,且長年排名第一。但事實上,類似的事情其實在你我的生活中都有發生。其實這也是我為何近年來比起教人家怎麼執行一個服務或行銷的企劃,更熱衷於分享如何辨識各種資訊的原因。

畢竟,找到問題的根本,比起如何解決問題重要太多了。

這邊舉一個例子,前兩天在「市場分析初探」課程結束後,跟某個在醫療產業工作的學員在課後聊天,他就很感嘆的談及,現在有不少醫療器材的廠商,為了要提升顧客(醫療院所)的器材購買率,會主動提及要幫醫療院所進行行銷廣告。但是使用的方法卻非常奇怪。

某些醫療器材廠商的行銷方式,是透過合作的行銷公司,使用特定程式在 Google 商家洗五星評價的方式,提昇該醫療場所的能見度與評價。這種大量洗評價的方式對於一般的消費者來說,其實猛一看是很難察覺的,加上演算法的機制,更助長了這種行為的有效性。

但是,洗出來的評價,是否有可能跟實際的服務產生落差?而消費者是否真的有能力「洞察」這個商家的網路評價與實際的服務落差有多少?商家本身又是否有方法能彌補落差?

題外話:我個人覺得,評價某種程度,代表你這個品牌能夠接受的客層。與其追求五星高評價,更該追求是否每個進來的客戶都符合你的服務類型,以提供更貼切的服務。

有關認知作戰,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可引以為鑒

以近期烏克蘭被俄羅斯武力侵略(對,我的認定是侵略)過程中,不斷有各種媒體製造與實際狀態不同的訊息,強調俄羅斯必勝以及俄羅斯對烏克蘭侵略的合理性,並且在各種不同媒體管道強力放送,是否會不斷累積對資訊查證能力薄弱的民眾建立特定印象?

而面對這個問題,負責傳遞與擴散資訊的社群或媒體,是否又該擔負資訊正確與公平性的責任?

寫了很多,除了感慨資訊辨識的重要性之外,我也希望能夠持續透過分享如何辨識資訊的邏輯與方法,讓更多社會大眾,不管是在自己的工作與事業上,還是面對社會議題。能夠清楚如何辨識資訊。

未來「市場分析初探」將會變成每個月必開的課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多關注「KEN studio – 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官網與粉專所發佈的相關訊息,謝謝。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