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購衛生紙熱潮背後的國安危機與媒介恐慌?

衛生紙搶購熱潮背後的國安危機?

下這個標大概又有人認為我要嚇人。不過在這之前,先問問你:「你這幾天去搶購衛生紙了嗎?」「為什麼要搶購衛生紙?」「你算過你家一年要用掉多少包衛生紙嗎?」「算過之後,你覺得這樣搶購衛生紙划算嗎?」

姑且不論已經有囤積衛生紙品習慣的家庭族群,事實上我相信有些人在思考這些問題前,可能就以「膝反射」的狀態,攜家帶眷的衝到大賣場搶購衛生紙。彷彿這次沒搶,下次買一包衛生紙要五倍十倍價格。

連 PCHOME 24H 的衛生紙都被搶購一空
連 PCHOME 24H 的衛生紙都被搶購一空

但是這次的漲幅是多少呢?

據媒體報導表示,目前預計在三月中之後,每包衛生紙的價格約漲10%~30%。換算成實際金額的話,大概是從每大包(一大包約10小包)100元,漲到最多每大包130元左右。

若以一個小家庭每個月約用掉一大包計算,一年用掉12大包,每年衛生紙的開銷會從之前的1200元變成每年1560元左右。

經過計算,漲價前與漲價後的差距約為360元左右。

認真說來,這樣的漲幅對於民眾來說,是有感的嗎?如果有經過認真精算的話,應該可以理解這樣的漲幅其實「還好」。每週省下一到兩杯手搖飲料的費用大概就可以補回這個差價。

但是為何這次會引起如此誇張的搶購潮?這後面為何又說可能有「國安危機」的隱憂?接下來說說我的觀察與看法。

搶購衛生紙熱潮背後的原因分析

首先提到台灣民眾的消費習慣。一直以來,台灣民眾比起「品質」,更重視的是「價格」。不能說這是因為台灣民眾收入較低,而是過往我們對於購買民生用品普遍的觀念就是「不用那麼講究,價格便宜的話將就就好」的固有觀念。

對,便宜就好,所以各項原物料就算成本上漲,也不能夠直接反映在價格上,如果漲了,即使漲個0.3元,也會被視為無理的漲幅。

這點,其實可以在過去碰到油價上漲時的加油站車潮得到證實。若你有印象,可以發覺只要碰到油價上漲,各加油站一定會有排隊的車潮。但是,如果仔細思考,每次上漲的油價與等待加油的時間相比,其實真的不太划算。

當然我相信有許多人都清楚這件事,但是為何我們仍然會搶著一窩蜂的搶著加油、搶著買衛生紙呢?

我個人認為,一切其實都是因為「媒介恐慌(又稱媒體恐慌)」所造成的。

媒介恐慌在MBA智庫百科中的介紹

http://wiki.mbalib.com/…/%E5%AA%92%E4%BB%8B%E6%81%90%E6%85%…

媒介恐慌的理論是:指受眾因為媒介對危險事件的大規模報道產生的恐慌和焦慮心理的現象。因為,當媒介對事件要素的呈現不充分時,會造成公眾對新聞事實的錯誤判斷,媒介建構風險不當造成的危機或是媒介製造虛假新聞引發受眾恐慌都是媒介恐慌事件的具體表現方式。

透過 Google 搜尋趨勢查看關鍵字「衛生紙」近七天的搜尋結果
透過 Google 搜尋趨勢查看關鍵字「衛生紙」近七天的搜尋結果

回到衛生紙的漲價事件,若媒體在報導衛生紙的漲幅時,同時透過合理的換算方式,告知民眾目前的漲幅狀態,是否真的會造成如今我們所見到的搶購潮?我想雖然仍會有搶購的狀況,但是至少影響會小很多。

可惜的是,媒體可能不這麼想。

對於媒體來說,只要有爆點,會造成民眾持續的關注,就能得到更多的曝光,對於後面帶來的廣告營收成效會有極為有效的幫助。也因此,對媒體來說,他們所要做的是「盡可能的操作,不管訊息是否正面,只要能得到更多的曝光即可」。

更不用說媒體會做到清的分析整個資訊的正反兩面影響。畢竟「水清則無魚」,若把事情說清楚了,誰還要看?

在 Google 搜尋搶購衛生紙的相關新聞結果
在 Google 搜尋搶購衛生紙的相關新聞結果

所以我們看到這段時間,媒體不斷透過各種角度大幅度報導有關衛生紙漲價的訊息,而搶購潮開始後,更加柴添油的讓這些報導對民眾的影響越演越烈。造成民眾的集體恐慌,除了持續搶購之外,也同時開始將砲火轉向政府,痛罵政府控制物價不力。

當然把所有的問題都怪罪給媒體,好像對媒體有點不太公平。但是,以目前媒體的報導,加上社群傳播的速度,只要星火就得以燎原。不說別的,看看爆料公社就知道了….

那麼,今天是衛生紙,明天是油價,某天若因為某家銀行近期營運可能不算很順,是否會被媒體「炒作」到產生擠兌的狀況呢?我想這也是可能的。如同日本在1973年發生的「豐川信用金庫」擠兌事件,據說一開始也只是三個高中女生在聊天過程中起的頭呢。

相關內容請看神楽坂雯麗大大的文章:http://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335701

若產生了這種狀況,是否能夠說這樣的事件也是一種「國安危機」呢?想想看如果真的發生了,那麼對於台灣社會,對於民眾的影響又是什麼?

在此姑且不論類似炒作背後的真正獲利者是誰,我的想法是:

首先,我們要認知一件事,沒有任何的民生用品可以維持永遠相同的價格,原物料與人工的成本是會逐漸提升的,也許我們應該正面看待物價的「合理提升」對於整個產業發展的價值。當然,政府也必須擔任重要的角色,控制物價在合理的漲跌幅範圍內,避免造成民眾的負擔與恐慌。

再者,我認為民眾對於媒體所給予的資訊,必須要有一定的思考與判斷能力。說真的這件事情真的很難,畢竟我們已經習慣了主流媒體「餵養」資訊,已經逐漸失去判斷資訊的能力。有句話說「偏聽則暗,兼聽則明」,我們若要真正的看清楚一件事情的來龍去脈,除了不斷的從各種角度理解這些資訊之外,也必須保有自己的思考,而後整理出結論。

最後有關於媒體自律的部分,我想這就不是你我能控制的,畢竟對於媒體編輯台上的那些「長官」來說,利益就是一切,至於資訊是否有正確清楚的報導?那就不是應該主要被考慮的問題了。

一點想法提供給大家參考。

返回頂端